top of page
cover_ blue_edited.jpg

保育報告-以蒙泰斯陵墓為例 By Kin Hui

執行摘要

這份報告包括病理學繪圖和我對蒙泰斯陵墓(格拉斯哥墓地的一座整體石頭建築)進行幹預的建議。本報告批判性地審查了可用於幹預建築遺產的不同技術。它提供了陵墓保護策略的原則和指導。

(一)背景

(1) 網站描述

大墓地是A 類列出的墓地,於1970 年12 月15 日被列入古蹟名錄。大教堂方向穿過橫跨威沙特街 (Wishart Street) 的歷史悠久的人行天橋。

如圖1所示,大墓地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山頂可俯瞰格拉斯哥市。山頂海拔+146m。除了橫跨山上的各種建築古蹟外,大墓地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保護區,蜿蜒的小路在傾斜的地形上以之字形延伸。

圖 2 以紅點表示蒙泰斯陵墓 (Monteath Mausoleum),該陵墓位於俯瞰城市南部的山脊上。陵墓位於陡坡邊緣附近。陵墓的精確座標是北緯55°51'41.7”,西經4°13'57.4”。它的正門面向東方。蒙泰斯陵墓 (Monteath Mausoleum) 是墓園中最大、裝飾最精美的紀念碑之一。

 

(2) 作為維多利亞公墓的大墓地

由於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維多利亞時代早期格拉斯哥市的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建造新墓地的想法源於該市現有墓地衛生條件差和不衛生的情況。它也可以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因為當時擁有該遺址的商人之家認為,將這片丘陵露頭改造成維多利亞時代精英的時尚花園墓地是一項利潤豐厚的事業。

 

格拉斯哥大墓地以風景如畫的拉雪茲神父公墓為藍本,拉雪茲神父公墓建於1804 年,是巴黎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市政公墓。主題,以宏偉的姿態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圖4是一張歷史照片,展示了維多利亞時代從墓地入口處看到的全景。紅色圓圈區域是蒙特斯陵墓,矗立在山頂上。

 

(3) 蒙蒂斯陵墓簡史

陵墓由蘇格蘭建築師 David Cousin of Messrs. Cousin and Gale 於 1842 年設計。他與他的兄弟詹姆斯·蒙特思·道格拉斯共用這座陵墓。儘管正面的石雕錯綜複雜,但無論是在紀念碑的內部還是外部,都找不到任何提及逝去者的名字。

(B) 病理圖譜

(4) 病理一覽表

P 6 圖片副本.jpg

圖 6 摘自 ICOMOS 2008 年發布的石材退化模式圖解術語表,該術語表為從事建築遺產保護的人士制定了標準做法。它定義了紀念碑石材腐爛的術語。

根據 ICOMOS 的術語表,石材腐爛的模式分為五個主要部分:

(1)裂紋、變形;

(2) 脫離;

(3) 材料損失引起的特性;

(4)變色、沉積;和

(5) 生物定植

根據病理圖顯示,侵蝕和黑皮是蒙泰斯陵墓可辨識的兩種主要病理。侵蝕屬於類別(3),黑色結皮屬於類別(4)。

(4) 病理學一覽

list combined.jpg

(五)整體觀察

如圖。圖 7 顯示了蒙泰斯陵墓正面照片的拼貼,以便產生用於評估其狀況的整體圖片。入口處的立面(SE1、NE1)以及包括 NE2、NE3、NE4、NW4 在內的朝北立面均出現嚴重的黑色結皮。入口處(SE1、NE1)和東南立面(SE2、SE3)侵蝕最嚴重。對於靠近陡坡邊緣的立面,即NW1和SW1,我們可以在高層發現圓形結構的屋簷附近有非常寬的開放接縫。

P 7 圖片.jpg

廣泛的黑色地殼如圖所示。 8 位於面向東北和西北的立面上。這可以透過以下事實來解釋:該位置總是受到陽光的遮擋。它可以防止石牆的乾燥過程。由於格拉斯哥曾經存在的工業,空氣中的污染釋放出有害顆粒,導致石材表面形成結皮。

P 8 黑色外殼.jpg

(6) 立面詳細測繪

地圖_01.jpg
地圖_02.jpg
地圖_03.jpg
地圖_04.jpg
地圖_05.jpg
圖_06.jpg
地圖_07.jpg
地圖_08.jpg

(C) 腐爛原因

由於位於山巔,蒙泰斯陵墓自 19 世紀建成以來就不斷遭受盛行風的侵襲。風速隨高度而增加,紀念碑所在場地的開放性會加劇風的影響。造成風蝕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陵墓的圓形結構。根據流體力學定律,當風繞著圓形物體流動時,就會發生渦旋脫落。隨著風的流行方向,建築物的背風面將產生渦流。格拉斯哥的風主要來自南向西南,導致入口門廊及其毗鄰的外牆因渦流脫落而受到過度的風壓。沿著立面的壁龕和凹槽往往會加劇渦流效應,這使得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實驗室對陵墓石樣進行檢測,得出陵墓牆石膏含量較高的結果。用於建造陵墓的吉夫諾克砂岩本質上是石炭紀的。它的岩相學透過石頭的內在本質揭示了其相對較差的互連性。由於石膏的存在,石材在酸雨條件下容易發生腐爛。我們必須記住,格拉斯哥全年都有降雨,其中冬季最潮濕。高強度的濕氣將被困在整體結構內。由於堵塞了結構圓形部分的窗戶開口,進一步加劇了潮濕環境的形成。所有這些因素都導致結構中潮濕引起的化學反應加速侵蝕的發生。

 

外觀中常見的情況是縫隙變寬的開放式接縫,使得大量濕氣滲透到結構的大面積區域。這開啟了紀念碑材料腐朽的惡性循環。正如我們的條件調查所示,過去幾年,斜屋頂上的植物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植被的根部會深入石縫中,造成水的滲透和石塊的崩解。需要加強日常維護,以阻止古蹟進一步惡化。

 

另一個需要緊急關注的問題與陵墓所在地的地面條件有關。由於其靠近西南位置的陡坡,其結構穩定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透過肉眼觀察,可以明顯看出整個結構向一個方向輕微傾斜。 SE2 立面內角靠近入口門廊的底座部分已沉入地下。我們發現 NW1 和 SW1 立面的屋簷處也存在接縫錯位。因此,結構中可能會發生不均勻沉降。這必須透過在合理時間內監測地面狀況和接縫寬度來進一步確定。

 

(D) 幹預

(7) 幹預哲學

保護哲學包含價值概念。奧地利藝術史學家阿洛伊斯·里格爾談到了古董價值、歷史價值和有意紀念價值的問題。換句話說,需要從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角度來看。任何干預不得損害主題文物或建築遺產。修復工程需要保持在最低限度,以穩定紀念碑。工作性質應是可逆的。新添加的元素應可識別並與現有元素相容。切薩雷·布蘭迪 (Cesare Brandi) 是本世紀中葉歷史保護領域的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基於「空白」(缺失部分)的概念制定了他的保護理論。重建部分的尺寸不得大於原始部分,整體看起來不像複製品或複製品。從遠處看,幹預需要融入原作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但從近距離看,人們應該辨別出必要的差異。舉個例子,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殿很好地說明了這個理念如何應用在實際的保育工作上。

P 9.jpg

圖 9,人們也可以將介入視為一個涉及保護從業者、承包商和客戶的持續過程。三者之間的互動提供了影響工作結果的資訊交換。與線性配置相反,它在生命週期中發揮作用。因此,在保護工作的整個過程中,應該不斷地檢視不同的階段。

 

(八)整體介入策略

修復的主要目標是在不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抑制腐爛過程。這是為了保護而不是恢復或重建。需要特別注意保持建築的特色以及體現建築和歷史意義的現有特徵。進行工程的標準應符合第 7 節所述的介入理念。

 

可以說蒙泰斯陵墓正處於加速侵蝕的狀態,需要介入。多處地方的柱身嚴重侵蝕,對公眾和遊客構成迫在眉睫的危險。建築物應立即用柵欄圍起來,防止非法侵入,以防止任何事故。

圖片10_柏樹.jpg

由於風現象對材料腐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應透過必要的實證研究進一步研究理論風模式行為。在這方面,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或風洞模擬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風對結構的影響。由於需要建立用於模擬的實體模型,風洞是比 CFD 更昂貴的選擇,實施起來比計算研究需要更長的時間。根據CFD的發現,應採取適當的措施,例如種植樹木作為防風林。在托斯卡納,種植義大利柏樹以保護山頂教堂是常見的做法。地中海柏樹的尖頭和鉛筆狀形狀為建築物提供了良好的避風作用。柏樹在西方文化中也像徵死亡和來世。 (圖10)

 

石材專家進行的石材匹配練習將有助於為未來的任何保護工作確定兼容採石場的可行來源。利用X射線衍射(XRD)技術,提供石材的晶體結構和礦物組成。透過岩相分析進行的石材匹配將識別出外觀、礦物成分和質地以及滲透性相似的合適石材。根據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保護科學家的初步配對工作​​,鼓頭可能與吉夫諾克砂岩非常匹配。人們必須小心地匹配石頭的顏色和表面外觀。需要指出的是,對照樣本應是紀念碑本身的原石,而不是任何其他新鮮的吉夫諾克砂岩樣本。因此,可能需要在紀念碑現場設立配對。

 

在合理的時間內監測地面狀況和開放接頭將有助於識別任何結構運動。可設定沉降計,監測地面不均勻沉降。接頭處的洩漏將檢測結構隨時間的移動程度。為避免損壞石材,不建議使用螺絲固定的表面安裝方式。相反,應指定具有wifi連接的電子儀表,以方便測量,並達到避免安裝設備造成物理損壞的目的。鉛垂線有助於檢查建築物的垂直度。由於紀念碑目前向一個方向傾斜,定期監測垂直度將傳達差異沉降的情況。對於地下,應使用壓力計監測土壤中的地下水位。

圖片11_櫻桃採摘器.jpg

應進行日常維護以防止惡化。植物的生長需要從發生開始。人們需要確定建築物上生長的植物種類,並評估根部滲透的深度,以確定清除過程。必須定期檢查屋頂狀況以防止進水。在搭建鷹架之前,可以透過移動平台進入屋頂。 (圖11)

 

石材接縫應重新正確定位,以防止任何不必要的水分遷移。在進行重新指向之前應進行表面清潔。重新勾縫時應使用石灰砂漿代替水泥砂漿。由於水泥砂漿的不透水性和硬度限制了現有石材的熱膨脹和收縮,因此通常不建議在造成不可逆轉損壞的地面上使用水泥砂漿。重新勾縫的另一個問題是砂漿顏色的選擇。它將極大地影響紀念碑的視覺外觀。為了便於匹配過程,可以在桌上型電腦上對砂漿顏色進行數位模擬。現場施工前應提交工程樣品供核准。寬度小於3mm的最小接縫可用石灰膩子填充。釘石應插入厚度大於 15 毫米的接縫中 [1]。重新指向後,灰縫應該不會影響整體外觀的美觀。

圖12_雷射清洗.jpg

去除黑皮是介入的主要問題之一。黑色硬皮的形成會導致石材內部積聚水分。雷射技術被認為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它具有高選擇性,可以安全、逐步去除黑色結皮,而不損壞基材。雷射的缺點是成本較高。雷射技術是一種昂貴的工具,需要大量的預算。也應考慮生物清潔。透過添加硫酸鹽還原菌,可以進行非常有效的清潔,並且不會對石材造成損壞。另一方面,不建議採用激進的機械方法。以其研磨劑進行機械清洗會對石材構成不可逆的損害。對於化學溶液,需要確保化學試劑經過長期測試記錄證明。

 

陵墓也受到風化和變色的困擾,儘管程度比黑殼小。應透過輕柔的乾刷去除風化物。變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潮濕。因此,為地面徑流提供良好的排水系統非常重要。建議沿著建築物週邊地面設置渠道以收集雨水。排水通道蓋應由不銹鋼渠蓋鋪上鵝卵石,以便在視覺上與紀念碑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圖片13_卵石副本copy.jpg

由於陵墓已經腐爛,強烈建議在進行任何干預之前請保護結構工程師提供專業知識並進行結構分析。它必須審查紀念碑的結構完整性,包括石材品質、強度和地面條件。透過結構工程師的輸入,可以確定石材腐爛的深度是否會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安全。然後應根據結構工程師的發現,對石材和建築物及其毗鄰地面的加固採取措施和乾預措施。

對於石材加固,應盡量採取就地保護的方式,不拆除建築物原件。用於將新零件固定在現有石材上的夾鉗或銷釘應由不腐蝕的金屬製成。因此,強烈不建議使用低碳鋼。低碳鋼與濕氣接觸很容易生鏽。隨著生鏽的發生,金屬部分會膨脹並分解石材織物。優選使用優質不銹鋼,例如 316,來固定夾筋。對於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購買鈦合金是為了確保固定裝置不會生鏽和長期失效。

對需要更換的缺陷石材進行凹痕修復。安裝腳手架時,應對紀念碑表面進行徹底檢查。保護者和承包商之間應進行聯合現場檢查,以標記需要修復凹痕的缺陷石材。但必須記住,只有在結構性能出現問題時才應進行凹痕修復。

 

在防止石材腐爛的表面保護方面,應參考其長期測試記錄來評估加固劑的應用。例如,有機矽產品或“矽烷”已廣泛應用於石材保護。 「矽烷」於 19 世紀中葉首次出現在石材保護領域。然而,當今市場上存在各種類型的「矽烷」產品,需要在其應用中權衡利弊。一般而言,第7節所述的理念應為介入提供基礎和原則。同樣重要的是,所選的固結劑不會改變原始石材的任何表面品質和外觀。

圖15.jpg

潮濕是造成紀念碑腐爛的主因。安裝棚架提供庇護將有利於建築物的乾燥過程。麥金托什設計的位於海倫斯堡的山屋目前受到鷹架的保護,它將在鷹架上放置幾年,讓紀念碑自然乾燥。由於施工過程中在表面毛坯或哈林中使用了波特蘭水泥,Hill House 的外牆內部有水分滯留的問題。因此,建議在保護工程計劃中,允許在修復工程開始之前,將存在滲漏問題的古蹟置於庇護所下一段合理的時間。由於蒙泰斯陵墓位於大墓地的顯要位置,因此應特別注意鷹架的美觀,棚架的使用壽命相當長,值得良好的設計。

圖 16 京都.jpg

在本報告中,參考了京都銀閣的鷹架(圖16)。使用由管狀鋼製成的水平桁架系統將在紀念碑上提供大跨度,而不需要太多的垂直支撐,以免阻礙紀念碑的視野。此外,由於其靠近斜坡邊緣,地面上用於搭建鷹架的空間非常有限,桁架結構對於蒙泰斯陵墓的情況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圖17)。鷹架圍護結構與陵墓的外形互相呼應,靈感來自已故義大利建築師 Aldo Rossi 為威尼斯雙年展設計的駁船計畫。

SL 2.jpg

最後,應根據可用資金審查工作計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第一階段工作應將部分工作項目列為優先事項,後期則將其餘項目納入工作範圍。緊急工作包括隔離危險區域,防止侵入者、監測地面狀況和開放接縫、清除屋頂植物生長、鞏固鬆動的石塊以及修復斜坡上倒塌的碎石牆。背後的道理是,公共安全始終是最重要的。任何容易發生墜落危險的部件都應就地加強並立即處理,不得拖延。此外,由於建築物傾斜,必須先調查鄰近的地面情況,並採取適當的修繕工程以穩定建築物。屋頂檢查和維護應始終先於其他維修工作進行,以防止進水對建築結構造成損害。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保護項目中,棚架是一項昂貴的安裝。由於鷹架對於為工程提供適當的庇護所至關重要,包括清除黑皮、加固石材和重新定位開放接縫,因此在進行主體工程的後續階段之前,需要確保足夠的資金。

結論

圖21.jpg

進入後,人們會遇到一個圓形的迴廊,周圍是一個高聳的中央空間。迴廊與上部空間形成了黑暗的對應。高處的燈籠窗照亮了它,充滿了明亮。內部空間非常導人冥想。這個空間讓人想起羅馬的聖科斯坦薩陵墓,這座陵墓建於公元 354 年君士坦丁皇帝統治時期。在管理人員的協助下,在保護工程完成後,將陵墓內部開放給遊客參觀,是一個不錯的考量。

 

圖 22 可以圖形化地總結應用於蒙泰斯陵墓立面的效果。新與舊的鮮明對比清楚地說明了「空白」的概念。人們可以輕易地辨識出這件新作品,沒有任何偽裝。這種誠實的表達與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價值令人欽佩地一致。總而言之,它處於以最小幹預達到最大效果的軌道上。

圖 22.jpg
列表-1.jpg

由 Wix 提供支援 (202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