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荷里路德宮到愛丁堡新城-重溫古典主義的故事
by Kin Hui
摘要
作為世界遺產,愛丁堡的老城和新城可以說是兩個城市景觀的精彩故事。中世紀舊城區和喬治亞新城在壯觀的地形環境中形成的鮮明對比,將令遊客驚嘆不已。荷里路德宮是舊城區的地標之一,體現了精緻的建築處理。 16至17世紀期間曾進行重大改建,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古典的面貌。到 18 世紀中葉,愛丁堡開始了一項重大的新城鎮開發。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愛丁堡喬治亞小鎮的藍圖以時尚的新古典主義方式製定。本文將探討蘇格蘭建築師在不同時期如何採用建築和城市環境中的古典語言。
第一部 - 荷里路德宮和教堂
荷里路德宮和教堂的歷史背景

荷里路德宮位於愛丁堡中世紀舊城區的主要道路高街的盡頭,而愛丁堡城堡內的宮殿則位於另一端高街的上坡處。圖1展示了1897年荷里路德教堂和宮殿的全景,以荷里路德公園的亞瑟王寶座為背景,風景如畫。畫面中,亞瑟王座的克雷格像一支射出的箭,猛烈地向天空升起。荷里路德宮至今仍與英格蘭的另外兩座溫莎城堡和白金漢宮一起作為英國君主的官邸。該建築群最早有記錄的歷史始於 1128 年修道院的建造,當時國王大衛一世在該地區的一次狩獵事故中發現了這座修道院。它的名字來自“真正的十字架”,人們相信該圖像在狩獵期間拯救了大衛一世國王的生命。從 1320 年代初起,這片地就成為斯圖亞特王朝的王室住所,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序幕。
附錄(附錄03至05)中收集了一系列雕刻,以浪漫廢墟的形象展示了修道院。如今,它仍然保持著這樣的狀態,以反映歷史上發生在修道院的不幸事件。這座教堂在1559年蘇格蘭宗教改革期間被洗劫和毀壞。從 20 世紀初的挖掘開始,地基形成了一個 45 英尺 x 22 英尺的橢圓形,由未鑿成的石頭建造而成 [1]。它的佈局表明有一個中央中殿,兩側都有過道,主祭壇位於窗飾窗下的末端。在其縱向扶牆的下部,它揭示了沿著過道的羅馬式拱門相交的盲拱廊,這種風格可以與諾曼時期的風格相一致,當時教堂在十二世紀初首次奠基。

圖2是藝術家F. de Witt於1650年描繪的荷里路德宮最早的圖像之一。大圓柱體圖片左側的塔樓至今仍保留著。設計展示了兩層樓,頂部有城垛護牆,右側有一座多邊形塔樓,並飾有大型日晷。蘇格蘭女王瑪麗是斯圖亞特家族的標誌性人物,1559 年她的第一任法國丈夫法國國王去世後,她從法國回國後就居住在這座宮殿裡。最戲劇性的事件是她的義大利秘書大衛·裡齊奧(David Rizzio)被貴族與她的第二任丈夫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爾特(Henry Stuart)聯合謀殺,事件發生在塔樓中。舊塔中瑪麗王后的臥室至今仍保留著,以其原始的深色橡木鑲板天花板向遊客展示。 (附錄06)
四合院平面及內庭院比例研究
荷里路德宮於1671 年至79 年間經歷了皇家重建。該專案由國王測量總長威廉·布魯斯 (William Bruce) 設計,羅伯特·梅爾恩 (Robert Mylne) 擔任石匠大師,詹姆斯·史密斯 (James Smith) 擔任顧問石匠大師。在查理二世國王統治下,他們按照勞德代爾伯爵的指示工作。宮殿的擴建是為了為勞德代爾堡和來訪的皇室成員提供住宿,並為國家官員和樞密院官員提供公寓[2]。在前立面上,如圖 3 左側所示的塔樓將被保留。原來的塔樓是詹姆斯五世早年建造的。為了使宮殿具有對稱的外觀,在右側建造了一座塔樓的複製品,以反映詹姆斯五世的偉大塔樓。

如圖。圖 4 顯示了中央庭院的視圖,並附有其標高比例研究的註釋。中央庭院的處理是古典建築的典範。底層的嵌入式柱子為多立克式,一樓為愛奧尼亞式,二樓為科林斯式。中央海灣頂部有一個三角形山牆飾,上面裝飾著查理二世的徽章。立面幾何形狀依照 1 比 1.618 的黃金比例完美執行。必須指出的是,黃金比例是古希臘時期發現的數學規則,在美學上被認為是神聖之美。如圖中的註釋所示。如圖4所示,中央部分的底層和一層形成四邊形的幾何形狀,而頂層則在視覺上向上延伸其標高,以達到黃金比例。中央部分兩側的隔間也以同樣的方式排列,以加強對稱的外觀和視覺平衡。
荷里路德宮和修道院教堂的佈局可在附錄 1 中找到。由於建於早期,從平面圖上可以看出,舊塔的排列方式略有不同,與建築物的其他部分相比,牆的厚度更大。一樓容納了皇室的所有主要功能,包括國王和王后的臥室、客廳、餐廳、王座室和畫廊。畫廊是所有房間中最大的,貫穿主樓的整個深度。畫廊裡陳列著不同時期皇室成員的肖像。
史都華國王作為藝術和古典主義的贊助人
在結束本文第一部分之前,我們必須追溯斯圖亞特國王的歷史,以了解荷里路德宮所體現的古典主義。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詹姆斯六世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於 1603 年蘇格蘭和英格蘭王室合併後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是查理二世的祖父。身為一位熱心的藝術愛好者,詹姆士一世於1619 年聘請了才華洋溢的英國建築師伊尼戈·瓊斯(Inigo Jones) 在白廳建造了宴會廳。建築師瓊斯在義大利和法國的偉大旅行給了他關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寶貴經驗。瓊斯首先將帕拉第奧風格引入英國。他的宴會廳作品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絕對精髓。其簡潔、比例恰到好處,賦予建築一種宏偉、純粹的優雅氣息。查理一世於 1625 年從詹姆斯一世手中繼承了王位。他用彼得·保羅·魯本(Peter Paul Ruben)的壁畫裝飾了宴會廳的天花板,而這些原始藝術品奇蹟般地仍然保留在天花板上。因此,正是在前幾代人豐富的文化影響下,荷里路德宮帶來了古典主義風格。
第二部分 - 愛丁堡新城
詹姆斯克雷格 (JAMES CRAIG) 參賽

愛丁堡被暱稱為“Auld Reekie”,到了 18 世紀,它已經淪為一個狹窄骯髒的地方,公寓衛生條件很差。為了防止富人從人口稠密的老城區流向英格蘭其他城市,蘇格蘭統治當局認為最有必要在中世紀舊城區以北實施新城開發計畫。另一方面,新城的實施將成為吸引投資和知識分子來到首都的磁石。
1766年,鎮議會舉辦了一場競賽,徵集新城發展方案的參賽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競賽委員會的影響力人物之一羅伯特·亞當(Robert Adam),他是蘇格蘭著名建築師威廉·亞當(William Adam)的兒子。羅伯特·亞當的建築訓練可以追溯到他在義大利的成長歲月和對羅馬文物的研究,這使他對古典秩序的使用有了紮實的理解。到了 1770 年代初,羅伯特·亞當 (Robert Adam) 作為一名重新擁有的建築師積極參與了倫敦的喬治亞時期的平行發展。作為一名新古典主義建築師,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愛丁堡新城競賽的結果。

在達成最終提案之前,詹姆斯·克里格 (James Criag) 提出了不同版本的計劃。提交的版本之一如上圖 5 所示,日期為 1774 年。讓人回想起愛丁堡新城開發之前,新時尚巴斯的輝煌圓形廣場和皇家新月樓。圓形廣場象徵著克雷格對古典幾何表現中的神聖秩序和普世和諧的烏托邦願景。詹姆斯·克雷格 (James Craig) 在新城規劃中拿著指南針俯瞰圓形廣場部分的肖像再次證實了其重要性(圖 6)。不幸的是,可能是由於圓形廣場實施中的成本和時間影響,這個變體版本最終被放棄,轉而支持軸向和直線網格提案。

圖 7 是詹姆斯克雷格 (James Craig) 於 1768 年起草的城鎮規劃,為愛丁堡的格魯吉亞新城鎮開發奠定了最終的藍圖。很容易看出網格規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它的構想是沿著中軸線對稱佈局,喬治街終止於城鎮兩端的廣場。外圍街道,皇后街和王子街,一側都可以看到綠化和開放空間。地圖左側的喬治廣場後來更名為夏洛特廣場,以避免名稱上的混淆。
規劃新城的分階段發展
09至16的附錄包括愛丁堡不同時期的城鎮地圖和歷史照片,展示了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各個階段的演變。附錄17中本人的手繪圖清楚地總結了愛丁堡在其獨特的地形環境下城鎮發展的進展。上述附錄打算在這篇文章中一起閱讀,以全面了解格魯吉亞新城如何擴展古典主義主題。上圖8是1780年的歷史圖,描繪了新城的線性均勻性與舊城區不規則的輪廓形成鮮明對比。圖片中央是北橋,建於 1763 年至 1772 年間,旨在促進新市鎮的發展。北橋與新城連接處附近的土地是首先開發的,如附錄十中的1773年地圖所示。後來新城在隨後的幾年裡進一步向北擴展。第二次擴建見證了皇家圓形廣場的建成,它沿著大國王街打造了另一條線性軸線(附錄 11)。這有助於穩固建立新城開發的古典面貌。在新城另一側靠近北湖的斯科特紀念碑 (Scott Monument) 於 1844 年在王子街落成,成為迎接抵達愛丁堡韋弗利火車站的遊客的地標。附錄 15 中火車站旁韋弗利市場屋頂花園的圖片展示了 1914 年曾經存在的天窗和通風口的幾何圖案,給人一種古典裙樓花園的印象。
聖鄧達斯之家安德魯廣場

Dundas House位於聖安德魯廣場36號。之所以選擇它進行詳細研究,是因為它屬於該市新城的第一個開發案。如下文研究所示,它表明建築師在實施新城規劃時如何採用古典主題,以與其最初的概念保持一致。附錄中的圖片來自編號。圖18至21是Dundas房屋及其相關結構的照片。它由瑞典-蘇格蘭建築師威廉·錢伯斯 (William Chambers) 設計,最初建於 1772 年至 1774 年間,作為勞倫斯·鄧達斯爵士 (Sir Laurence Dundas) 的聯排別墅。它距離聖安德魯街較遠,主樓和聖安德魯廣場之間有一片私人草坪。後來在前面安裝了帶有特色街道照明的鑄鐵裝飾金屬屏風,將前院與街道分開(附錄20)。建築物呈現對稱結構,共有3 層和5 個開間,設有門廊入口,是後來在1828 年對立面進行擴建的。廣場的另一端西登記大樓(West Register House),前身為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於1814 年開放。從視覺上界定了軸線。
建築形式設計類似義大利宮殿。它的第一個原型可以追溯到 1570 年,當時維琴察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 Andrea Palladio 在他的《建築四書》(附錄 24)中發表了他對 Villa Sarego alla Miega 的研究。地面部分採用通道砌石工程完成。開口是用梯形石形成的扁平拱門。磚石由拋光方石製成,磚石工程歸功於石匠大師威廉·賈米森 (William Jamieson)。在其上層,中央部分有四根科林斯式壁柱支撐著柱頂和三角形山形牆。鼓室裝飾有蘇格蘭銀行皇家徽章的複雜鍍金造型,該銀行於 1825 年收購了該場所。

鋼琴大廳有高高的木質窗框,頂部裝有山形牆飾,與上面帶有簡單樸素造型的方形窗戶形成鮮明對比。一條水平的迴紋飾條將兩排窗戶分開。如圖10的比例研究所示,立面按照古典規則進行了精細的比例,為獨立式建築創造了優雅的外觀。
透過深入研究英國的建築史,我們可以發現Marble Hill House是Dundas House的前身(附錄25)。如附錄圖所示,它們在立面處理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大理石山別墅 (Marble Hill House) 於 1724 年至 1729 年由英國建築師羅傑莫里斯 (Roger Morris) 與亨利赫伯特 (Henry Herbert) 合作建造。這是莫里斯對帕拉第奧別墅進行的研究的直接成果,莫里斯首次在 1728 年《捍衛古代建築》的論文中發表了理想化的形象 ,與現代建築的「不規則性」相反,並恢復帕拉第奧建築方法的簡單性[3]。
第三部分 保護機制
在天際線引入建築控制對於保護城市輪廓免受該地區任何新開發的影響至關重要。確定了各種戰略地形特徵以保護景觀,包括亞瑟王寶座和福斯灣。景觀走廊和天空空間概念旨在為任何可能危及愛丁堡市寶貴天際線的高層建築開發提供規劃控制。此外,將房產全面列入A、B或C類保護建築並指定保護區,未經鎮議會同意,禁止對歷史建築進行任何拆除或改建。
該機構負責執行的立法機構包括城鄉規劃法、建築和保護區規劃法以及古代古蹟和考古區法。立法機關也制定了有關蘇格蘭歷史環境保護和管理的指導方針。天際線政策包含在愛丁堡當地城市規劃和管理計畫中。 [4]
結論
作為蘇格蘭的首都,愛丁堡擁有豐富的文化和充滿活力的知識生活。這種文化意義每年吸引大量遊客,為其經濟帶來好處。愛丁堡藝術節是每年夏天舉辦的文化活動,展示數百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沒有什麼比夏天在風景如畫的老城區欣賞街頭藝人表演更好的了。為了與城市精神保持一致,保護建築遺產已成為愛丁堡當局最關心的議題。由於其獨特的永恆魅力,因此必須建立控制措施,以防止其古典建築因任何不守規矩的開發而受到破壞。本文旨在透過追溯建築和建造歷史,幫助識別其特徵和意義,以便為未來的城市管理制定相應的政策。

附錄
附錄 01 – 荷里路德宮底層平面圖

附錄 02 – 荷里路德宮一層平面圖

附錄 03 – 荷里路德教堂的雕刻

附錄 04 – 荷里路德教堂西正面和教堂入口的雕刻 荷里路德教堂和宮殿的雕刻

附錄 05 – 荷里路德教堂和宮殿的雕刻

附錄 06 – 荷里路德宮瑪麗女王寢室的雕刻

附錄 07 – 以卡爾頓山為背景的雕刻荷里路德宮和教堂

附錄08-荷里路德宮正面立面圖

附錄 09 – 愛丁堡舊城區地圖,1742 年

附錄 10 – 愛丁堡地圖,1773 年

附錄 11 – 愛丁堡地圖,1807 年

附錄 12 – 愛丁堡地圖,1907 年

附錄 13 – 1941 年愛丁堡地圖

附錄 14 – 愛丁堡鳥瞰圖,1865 年

附錄 15 – 愛丁堡,1912 年

附錄 16 – 愛丁堡,1919 年

附錄 17 – 愛丁堡新舊城區剖面手繪圖

附錄 18 – 愛丁堡聖安德魯廣場的 Dundas House

附錄 19 – 愛丁堡聖安德魯廣場的 Dundas House

附錄 20 – 愛丁堡聖安德魯廣場 Dundas House 前的金屬圍欄

附錄 21 – 愛丁堡聖安德魯廣場 37 號(Dundas House 旁)

附錄 22 – 正面立面圖,愛丁堡聖安德魯廣場 25-37 號

附錄 23 – 1850 年和 1940 年的場地平面圖、平面圖,蘇格蘭皇家銀行(前登打士大樓),愛丁堡聖安德魯廣場

附錄 24 – 安德里亞·帕拉迪奧 (Andrea Palladio) 為 Villa Sarego alla Miega 所做的研究

附錄 25 – 羅傑莫里斯設計的大理石山別墅
.jpg)